中国足球青训:技术与体能的双重审视

文章来源: 足球直播

  中国U16国家队主帅浮嶋敏在足协大区青训中心总结会上阐述的足球发展理念,像是给中国足球青训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他强调技术要精益求精且在高强度下应用技术的重要性,这本该是足球发展的基本认知,可在中国球员身上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足球青训:技术与体能的双重审视

  从他对比日本球员和中国球员接传球的视频案例来看,日本球员在小方格内能够一次性将球停在出球方向,中国球员却大多需要调整才能传球。这看似简单的差距,却在比赛中被无限放大。中国球员接传球多了调整步骤,导致被抢断进而引发对手有威胁的进攻甚至进球,而日本球员精湛的技术在久保建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接传球恰到好处,还具备不断观察的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中国球员双足能力不足也是一大弊病,惯用脚接传球习惯增加了处理球的时间,长传球时非惯用脚能力差更是明显。头球技术方面,虽然这是现代足球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在中国青少年队伍中,相关技术的培养似乎没有做到位,其实完全可以在更小年龄进行培养。

  球员的速度和身体素质优势在中国球员身上是存在的,可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到比赛中并且持续90分钟发挥作用却是个难题。技术评价涵盖观察、判断和执行三个方面,中国球员在高强度下心率超标,失去观察和判断能力,技术变形,这表明中国球员在应对高强度比赛的能力上存在严重不足。

  浮嶋敏的高强度训练教案暴露了中国球员体能的问题。在教案训练中,球员过早达到极限心率,后续无法做出有效技术动作,这说明球员体能储备和体能分配存在很大问题。而且从比赛分析来看,中国球员在高强度跑动基准方面远远不足,仅占10%,与中强度跑动基准的30%形成鲜明对比。

  浮嶋敏认为高质量的比赛能够激发球员的跑动,这一点切中要害。中国足球青训不能只注重训练,更要给球员创造高质量比赛的机会,否则在技术和体能上的问题只会不断累积,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强国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青训体系需要深刻反思,到底是训练方法不对,还是训练强度不够,亦或是比赛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